乐高玩机械第一课,机器人简介和基础结构认知
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乐高玩机械(同步机器人等级考试)第一课。
既然是机器人等级考试,先给大家捋一捋机器人的前世今生。
这是机器马车,是我国最早记录的机器人雏形,中国的能工巧匠偃师用动物皮,木头,树脂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。
春秋后期,我国著名的木匠鲁班,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,据《墨经》记载,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,能在空中飞行“三日不下”,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。
公元前2世纪,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──自动机。它是以水、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,它可以自己开门,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。
这些都是最早的机器人雏形。
真正机器人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20世纪20年代。
1920年,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.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《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》中。根据Robota和Robotnik两个单词,创造出了“Robot”机器人这个词。
从此以后机器人在历史舞台上拉开了序幕。
1942年的阿西莫夫短篇小说Runaround问世后,才出现了“robotics”这个词,并提出“机器人三大定律”:
1.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;
2.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,与第一条违背的除外;
3.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,与前两条相抵触者除外。
图为阿西莫夫。
1954年美国人乔治 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,并注册了专利。同时他也是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。
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,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。
1959年,美国发明家约瑟夫.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。
随后,成立了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——Unimation公司。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,他也被称为“机器人之父”。
Unimation
1966年斯坦福大学发明了谢克机器人,它是第一台移动机器人。
它被赋予了有限的观察和环境建模能力,控制他的计算机要填满整个房间。
1993年,一台名为但丁(Dante)的八脚机器人试图探索南极洲的埃里伯斯火山,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动由研究人员在美国远程操控,开辟了机器人探索危险环境的新纪元。
1997年,小个头的“旅居者”探测器(SojournerRover)开始了自己的火星科研任务,它的最高行走时速为0.02英里,这台机器人探索了自己着陆点附近的区域,并在之后三个月中拍摄了550张照片。
2004年美国宇航局(NASA)的“勇气号”探测器登陆火星,开始了探索这颗星球的任务。
2012年,首台人形机器人宇航员被送入国际空间站。这位机器宇航员被命名为“R2”。
2012年,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(NDM)颁发了世界第一张无人驾驶汽车牌照,无人驾驶汽车获得牌照。
了解了机器人的进化史后,我们来看看关于机器人的基本定义。
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Robot的俗称,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了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。
机器人系统基本结构:机械部分,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。
机器人一般由执行机构,驱动装置,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和复杂机械等组成。
机器人的驱动方式:电力驱动,液压驱动和气压驱动。
说了这么多,不管是啥样的机器人,每个物体都是由简单的图形构成的,也就是说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由圆形,三角形,四边形和多边形组成的。
三角形有着稳固,坚定,耐压的特点。三角形框架,起重机,三角形吊臂,屋顶,钢架桥都有三角形的身影。
任取三角形两条边,在两条边角度不变的情况下,在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连接第三条边。
因为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,所以两端点距离固定。
按照相同的方式任取两条边都复合上述情况。
所以三角形固定,具有稳定性
一个结构是否稳定,除了考虑结构外,还要考虑放置的位置和物体的重心。
总体来说符合以下原则:
1.与地面接触面积越大,物体越稳。
2.重心越低,物体越稳。
3.通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,如果在接触面上,则物体较稳;如果在接触面外,物体不稳。
理论知识讲解完毕,接下来我们来实操理解这些知识点吧。
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!
准备好乐高教具,这里准备的是4根灰色轴,4根1*11连杆和2根1*7连杆。
用3根1*11连杆和3根灰色轴拼成一个三角形。可以让小朋友试试看,能不能拉动三角形?
用2根1*11连杆,2根1*7连杆和4根灰色轴拼成一个长方形。
拼好的长方形能不能拉动变形呢?
拓展:如果用4根1*11连杆搭成的基本形状结构呢?
再试试用连杆和轴拼搭出不同的形状,五边形,六边形,拉拉看,他们会变形吗?
其实生活中也到处都是基本结构组成的物品,看看你的家里都有哪些是什么基本结构组成呢?
1.小朋友完成基本形状结构认知,并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。(不限工具,可参考用冰棍棒认知基本形状)
2.指出生活里的物品都是由什么基本形状组成呢?(比如衣架的基本结构是三角形)
完成学习后,记得拍照发布到班级群,完成今日打卡哦~
关于 乐高玩机械第一课,机器人简介和基础结构认知
6402 次阅读 |
2480 天前 |